目前分類:商周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股票:遠百

遠百靠SOGO獲得不少利益

1.遠百EPS1.8 SOGOEPS4.2

2.遠百靠著SOGO模式提升賣場動線.擺設

更吸引高檔廠商進駐

3.中國失利

四家遠百名稱百貨公司在中國虧損1.5E

五家太平洋名稱百貨公司在中國卻獲利4E多

4.IFRS難題

假如遠百不具有SOGO擁有權

那過去任列的獲利要如何面對



BIG DATA

因網路傳輸以及上傳空間增加

更多資訊可以被解讀

具有廣大商業價值

而這挑戰傳統搜尋引擎的地位


第三次工業革命

因為網路科技的發達

現在可以利用3D軟體設計物品

再透過3D印表機噴射出實體

省略了發單給傳統工廠製造的步驟

而具有優勢的環節是

3D印表機製造商

以及物品設計者



沒有那麼絕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然要完整的了解內容

請看商周
奇蹟來自於

經濟成長率高

貨幣強勢

貧富差距小


當然每個國家都有風光與落魄的時候

德國十年前失業率曾有10%

經濟成長率也只有1%

在已開發國家中強勢公會好像都很明顯

美國有法國也有德國也不例外

因為工會主導權強大

所以員工的工作時數與薪資都是公會跟公司喬

當然過度保護勞工的下場是

成本過高企業都想外移

後來公會沒落

才留住了企業


這邊特別要介紹施洛德

他是德國的前總理屬於環保的綠黨

所以德國今天能有高比率的太陽能與風能

絕對受他影響很深

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太陽能都產自德國

德國人務實比起高度金融化的美國

企業要籌資都是跟銀行喬


所以絕對不可能發展創投產業

就算有也是四十多歲的企業家發起的

絕對不可能會有不到三十歲就成了億萬富翁的情形

在市場絕對自由化的國家

通常企業一賺錢就會上市發行股票

德國有的企業則不會

因為股票每個季度都要做一次財報

這會受到股東的干預

(如果股東都是炒短線的話)

德國企業因為沒有發行股票

所以執行策略都是長期的

產品追求深度

何謂深度

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如果仰賴機器會不會影響商品的品質

如果不會那當然沒問題

可是如果會減少商品的壽命

德國的企業就比較不會

追求深度必須面對的問題

當然這會考量到可以製造的商品數量

因為追求深度

所以就不太可能量產

也就不可能會有所謂的薄利多銷的情形

有經驗的師傅是手工業的靈魂

所以師徒制是必備

因為人才很重要

所以德國僱主不可能榨乾勞工

因為這會產生人才斷層

而且商品都很貴

賓士是汽車的六倍

洗衣機要價十六萬

也因此民眾大多數使用的生活用品都不是德國的

貧富差距小的原因

政府對有錢的客稅與查稅非常積極


就曾經有銀行離職員工拿大戶的資料賣給政府250萬歐元

政府也真的買了

有錢人都很低調的藏國外

也不會說自己是有錢人

比如說大陸陳阿標到台灣灑錢之類的

所以德國也算是一種社會主義國家






沒有那麼絕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是看商周的管理人討論篇

被訪問者是金士頓的前???(我忘了他是誰)

金士頓是記憶體製造商

而記憶體也是有原料的

整個篇幅主要是講金士頓與原料供應商

和通路商的合作關係

被訪問的???是一個比較有胸襟的人

不會想榨乾跟他合作的夥伴每一分錢

因為如果一直想從合作夥伴賺更多錢

則心思必不會花在研發上

自然產品也不會有競爭力

他是一個懂得分享的人

因為分享可以讓他有的更多

他對原料供應商的態度是可以用比較高的價格收集原料

這樣原料供應商對他一定比較有好感

如果原料需求量大時

一定是給他比較多的原料

對通路商也是他可以給通路商比較好的優惠

如果記憶體市場景氣不好時

通路商就會優先賣他的產品

就算是原價賣

也減少大量的虧損

因為記憶體產業好壞差很大

而且科技產業必須投入大量研發成本

不然技術落人後

就失去了最根本的"科技"精神

因為不是大賺就是大賠

加上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

又要擔心研發技術比對方慢(必須搶先)

所以記憶體產業的資金控管難度不小

(我到底要留多少現金?

如果資金都投入研發

則面對危機的應變能力會很低)

如果順從供需法則

則景氣不好時廠商受傷會很深

而???的經營法則可以讓廠商的營運變動不至於那麼大

會比較平穩

沒有那麼絕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很有料

所以我特別記錄下來

從照片中來看

曹興誠是一個沉穩內斂的男子

話不多不是社交型的人

雖然年紀很大了

眼睛卻依然炯黑有神

一開始談論著古代完全不同面向的領導者"宋徽宗"與"成吉思汗"

成功的面向

一個是創造社會價值另一個創造管理價值

宋創造了很多藝術文化

卻治國無能

成則因施行股利分紅(每人因戰功而得到相同比例的封賞)

所經之處大捷卻破壞殆盡

話題接著的是討論台灣面板產業

曹說台灣面板產業因為太過短利

只想拼市佔率

拼命量產再砍商品價格

導致產品毛利率不到10%甚至更只有3%

(曹說這個話很有份量

因為他公司的產品毛利率高達40%)

之後撐不住了

面板廠商只好齊聚討論是否應該提高商品價格

卻被韓國人陰了搞反托拉斯法

曹說如果提高商品的價值

就不用去爭那些市佔率了

此外有了也就無所謂品牌創立

之後延伸到科技股的股利分紅

湯名哲真的很適合引導話題走向

他繼續向下延伸

讓之後的討論篇幅增加了不少

(剛好曹是相關制度的關係人

且湯在制度的延伸問題都問的很有深度)

看到這裡我就很想買曹的股票了

因為他不是一般專業人士

引用一堆艱澀的數據與名詞

而讓人覺得他很專業

相反他說的話平易近人

(比起之前商周訪問的人士好多了

前幾期吧訪問一個奢華名牌的執行長吧?

那個女的執行長被質疑

只回答說我可以

標準的美國式回答

對自己充滿信心

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

我們是在看文章耶!

你卻說不出個理所然

就算你可以拿出營業數據來反駁

但廢話啊!就是因為你的管理表現好

商周才訪問你的不是嗎?)

看你也看的出他的專業

而且還有談論間有一系列的脈絡

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雖然我不懂他公司的基本面技術線分析

但我覺得這個人很有料

就很想買他公司的股票

曹說到股利分紅是一項管理創新

在這之前員工每年只是平均加個5%

但老闆的獲利卻是沒有極限的!

而且有了股利分紅員工會自動自發的執行

因為公司越賺錢

員工的資產也就越多

而且台灣早期公司沒多少錢時

發股利可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變相等於是公司未來在支付薪資

湯反問可是因為這樣會有人工作十年後

遇到困難就不做了

反正他可以靠股利過一生

曹答這是社會給予的心態問題

湯又問可是員工會看那家公司股利多或股票值錢

就到處換公司

像一個游牧民族一樣

曹答這些到處跳槽的是快被汰換的員工

他們走了反而對公司比較好

(照常理講只要位階越高

能分的股利也就越多

根本不需要換公司)

湯再問可是很多科技公司因為發放股利

成果卻不彰

曹答這是公司的科技成份過低

你看GOOGLE不是施行的很成功嗎?




如果我打的不好請見諒

股利分紅為何取消我不是很了解

沒有那麼絕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