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進口替代政策時間

民國42年到民國54年 1953-1965

民國54年到民國64年 1965-1975

中間1973年還經歷了石油危機

各有兩次進口替代產業培植

所謂的進口替代戰略是指用本國產品來替代進口品,

或者說,通過限制工業製成品的進口來促進本國工業化的戰略。


進口替代戰略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依據兩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家普雷維什和辛格提出的

由此可見當時的總統很有遠見

跟近期幾任的總統視野程度都差很多

目的

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產業集中於農業與初級能源與資源(礦.林)

產業發展不均衡

加上初級原料價值很低

而加工後的產物加值相當高

為了平衡不平等的貿易而採取的戰略(現在不平等的狀況依然存在EX非洲的咖啡農)

而生產半加工的產品可以把中間的利潤留下來

進口替代產業二部曲

第一部是農業工業互相扶持

主要是只需要初級加工的產物

不會難度太高

又可以再轉型成終極加工的產物也是發展重點

比如說紡織.木材

之後可以轉型成衣與家具

當然國家必須品也是發展項目

所以石化(王永慶發跡的台塑)

鋼鐵(中鋼)

機器設備都是發展項目

農業與工業互相扶持的原因在於

當時農業多少會有無法消化的存貨

如果不經由加工就會任由農作物自然腐敗

這樣可以增加農作物利用率

並且導入工業製程(比如說耕耘機)

增加農作物的生產速度

加工後還可以拼外銷(鳳梨.洋菇)

政策使用條件

對進口產物課關稅

或者實施進口數量管制

並對國民生產進行補助

貨幣升值減少進口機具設備或者原物料的壓力

可能缺點

因為有政府的補助

所以會拼命生產

而不明瞭真正的市場需求數量

如果只是一直再國內的市場生產

則無法達到規模經濟(生產數量太小無法達到以量制價的目的)

如果不開放自由貿易

則這個國家一直再虧錢

因為原物料與機具是必須進口的

而沒有出口到國外賺取外匯的情況下長期會賠錢



說實在的台灣近代的繁榮

也是靠進口替代政策到科學園區創立這短短三十年

近年來我真的對政府的政策感覺不出任何對社會的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沒有那麼絕對 的頭像
    沒有那麼絕對

    思考日記

    沒有那麼絕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